朝鲜驱逐舰“翻船”卫星图曝光:朝中社披露细节金正恩现场目睹

  九游会动态     |      2025-08-11 14:08

  

朝鲜驱逐舰“翻船”卫星图曝光:朝中社披露细节金正恩现场目睹

  近年来,朝鲜海军雄心勃勃的现代化计划遭遇了重大挫折。最新的卫星图像揭示了一起震惊国际的事故——朝鲜一艘5000吨级新型神盾驱逐舰在下水过程中发生了严重事故,舰体倾斜至90度,惨状令人触目惊心。这一罕见的事故暴露了朝鲜军工体系中的致命短板,并引发了朝鲜高层的极大愤慨,金正恩亲自下令进行调查。事故背后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为何朝鲜海军的现代化之路如此曲折艰难?让我们深入探讨这起事件的真相。

  根据朝鲜媒体的报道,2025年5月21日,朝鲜的一艘5000吨级驱逐舰在下水时遭遇了严重事故。从西方卫星拍摄的图片来看,事故的严重性显而易见——舰体呈现出90度倾覆的姿态,舰首仍悬挂在岸上,而舰身的中后部已经沉入海中。为掩盖事故,朝鲜方面用大量蓝色布料将舰体覆盖,但效果却非常有限。朝鲜方面解释称,事故发生是因为现场指挥失误,导致下水时转向架的平行度失控,船尾的下水滑橇脱轨并搁浅,船底直接触地,造成了船体的平衡被破坏,最终导致舰首无法顺利脱离船台,进而发生了这起严重事故。卫星图像分析显示,舰体遭受了巨大的应力作用,结构强度受到极大影响,舰体可能已经被强行扭曲,重心发生了偏移。舰体中后部的部分设备可能已经进水,若要修复舰体,所有设备和管线都需要重新检查并更换,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工程。简而言之,这艘驱逐舰的舰体可能已经无法恢复,损坏程度严重。值得一提的是,J9九游会金正恩正好亲自出席了下水仪式,并全程目睹了这一事故的发生。他愤怒地将此次事故归咎于疏忽与不负责任,批评这是对科学规律的忽视,是一种不能容忍的严重错误。

  朝鲜此前只建造过1500吨级的护卫舰,而此次挑战5000吨级的驱逐舰,技术跨度巨大。为了尽快让驱逐舰投入使用,并通过其展示军事威慑力,朝鲜在技术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强行推进下水仪式,忽视了技术和科学流程,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这次事故不仅暴露了朝鲜军工体系的虚胖本质,也使得朝鲜的“政治任务压倒技术规律”的做法浮出水面。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让舰艇在建造和下水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隐患,这使得事故的发生似乎并不完全出乎意料。

  目前世界上常见的船舶下水方式有四种,包括重力式下水、漂浮式下水、机械式下水和气囊式下水。重力式下水又可分为纵向涂油滑道下水、纵向钢珠滑道下水和横向涂油滑道下水等几种方式。漂浮式下水包括造船坞下水和修船坞下水。机械式下水则有纵向船排滑道、两支点纵向滑道、楔形下水车等方式。气囊式下水主要适用于中小型船舶。而朝鲜采用的可能是横向涂油滑道下水,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

  1. 操作失误堪称“教科书级案例”:由于底盘移动平行度失控,船尾滑板先脱离轨道搁浅,船体受力不均,出现破孔,舰体在短短三分钟内从正常状态倾斜至45度,最终侧翻入水。

  2. “半下水”的尴尬局面:舰首仍停在船台上,舰尾已经搁浅入水,形成“首尾分离”的怪异姿态。负责下水的清津造船厂缺乏适用于大型舰船下水的设备和场地,只能采用高风险的侧滑下水方式。

  3. 一号舰“前车之鉴”:仅一个月前,朝鲜5000吨级驱逐舰的首舰“崔贤”号在南浦造船厂下水。南浦造船厂拥有更先进的设施,采用了纵向艉部下水的方式,成功安全地完成了首艘驱逐舰的下水。但“崔贤”号尚未完成系泊试验便匆忙进行导弹发射展示,而这次二号舰的事故正是这一激进策略的直接后果。

  有纪录片显示,清津造船厂曾成功采用横向滑道为小型货船进行下水,这意味着该厂并非没有经验。尽管如此,J9九游会朝鲜近年在军事发展上的“大跃进”仍然离不开依赖苏联旧有技术和逆向工程的支持。此次事故再次证明了朝鲜缺乏坚实的工业基础,单靠“堆导弹”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美韩一直密切关注朝鲜的军事发展,而此次事故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攻击点,可能会加大在国际舆论上对朝鲜的压力。此外,朝鲜国内民众对国家军事建设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一事故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动摇民众的信心。

  现在,朝鲜清津造船厂面临两个难题:首先,如何在短短一个月内,按照金正恩的要求修复这艘结构严重损坏的神盾舰;其次,今后是否还要承担朝鲜海军中大型军舰的建造任务。朝鲜驱逐舰“翻船”事件,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军事事故,它反映了朝鲜在军事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技术、管理、战略等多方面的问题。未来,朝鲜能否突破困境,实现海军力量的突破和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