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师 妙手“补”时光

  九游会动态     |      2025-05-12 11:24

  凝神,一贴一补,轻轻压平。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古籍修复师胡雅婧正将一沓泛黄的书页小心翼翼地铺展在工作台上。“这是我最近在修复的明刻本《南史》,残损不算严重,但脆化比较严重。”胡雅婧拿起毛笔,蘸上糨糊,将补纸粘贴到缺损处,再用镊子把多余的补纸剔掉……一旁的压书板下,已经修复好的书叶平整舒展,古籍悄然“新生”。

  在胡雅婧的桌子上,摆着镊子、挑针、竹启子、剪刀、毛笔、喷壶等工具,完整的一套修复工具有几十种之多,其中不少都是修复师根据情况自制的。

  胡雅婧介绍,古籍经过了漫长岁月的侵蚀后,大多存在霉变、虫蛀、酸化、脆化等一身疾病,古籍修复工作就是为这些古籍“治病”,赋予这些残损破旧的古籍新的生命力。修复古籍的工作看似简单,却异常繁琐,通常需要拆线多道工序,每一道流程都很重要,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

  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共有7名年轻的古籍修复师,他们潜心修复,为我们开启通往浩瀚书海的大门。

  内蒙古有着丰富的古籍存藏。以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为例:现藏汉文古籍、民国线万册,蒙古文、藏文、满文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古籍约2.3万册,4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这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古籍存在破损、虫蛀、脱页、脆化等问题,尚需修复。

  如何让这些古籍活过来,内蒙古一直在行动。内蒙古自2012年起全面开展古籍修复工作,在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建立古籍修复室,持续完善古籍修复室建设,同时开展馆藏古籍破损情况调研,建立完善的修复档案,规范古籍修复流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古籍修复工作,已累计修复古籍2000余叶。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获批“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内蒙古传习所”。

  为了让年轻人认识这门技艺,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面向古籍相关专业研究生定期开展“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年一代保护古籍文献的兴趣和热情。

  内蒙古还将积极拓展工作模式和范围,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内涵,为赓续中华文脉、守护文明基因贡献古籍力量。(记者 白雪、王磊)

  记者从自治区国资委获悉:由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编制的内蒙古自治区《国有企业阳光采购规范》地方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日前已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并发布,于2024年9月20日正式实施。 《标准》规定了国有企业通过阳光采购服务平台开展采购活动的通用流程、采购方法、管理及监督办法,适用于使用阳光采购服务平台开展采购活动的国有企业、代理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

  记者从自治区工信厅获悉:为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9月10日至10月30日,j9九游会入口自治区工信厅组织开展今年下半年全区民爆行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本次安全生产检查覆盖全区所有民爆行业领域的生产、销售企业,共成立10个检查组,均由各盟市工信局抽调执法检查人员和专家组成。…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